体育教学
国家级“非遗” 沙头角鱼灯舞走进大学
时间:2015年06月01日 15:11 来源: 作者: 最后编辑:admin

鱼灯舞非遗传承人吴观球

“非遗”传承人吴观球指导学生排练

“我现在每次演出想的是怎么出场,发挥个人技术,把鱼头弄得更威猛一些”、“我想的是怎么样舞得更漂亮、更帅一些”……队员们说道。他们是因为爱好这项传统技艺而选择学习的吗?对此,吴家俊表示,他们都是学院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,当时选择学习,一方面是因为觉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应该尽份责任,另一方面跟指导老师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
“完全说因为兴趣加入,也不太可能。”吴家俊表示,90后的学生主流是喜欢hip-hop、街舞等一些非常潮流和时尚的东西,“可这些都不是中国人的东西,外国的东西可能在形式上丰富多彩些,可我们的文化更注重内涵,能学到我们自己的东西,感觉很好。不能让传统文化断了,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,它不仅仅是兴趣爱好,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。”吴家俊坦陈,对于鱼灯舞“志愿大于兴趣。”吴家俊和其他几位同学也表示,接下来还会继续训练,提升层次,让自己的“舞技”更加灵活。

培养年轻人“非遗”兴趣点很关键

记者了解到,2012年全国陆续开展“非遗保护进校园”的相关活动,深圳市非遗保护中心也提出“非遗进校园”的指导思想。据介绍,今年年初,松岗二小与松岗七星狮舞签订首个传承基地协议,狮舞技艺在校园中开始推广开来;坂田小学携手坂田麒麟舞,在校园中组建麒麟舞队,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体验麒麟舞的魅力。

“在非遗进校园中,我们最担心的是学生的兴趣点,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重要。”李卓梅说,她还补充说,非遗一般在形式、内容上比较固定,在传承的基础上如何创新也是他们所关注的,“比如鱼灯舞,可以做一些小的工艺品、纪念品、动画片吸引大家了解。如果是长效的话,可否让选修课承载文化知识的部分, 让体育课承载舞蹈、动作的部分。”

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认为,一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独有精神面貌的活记忆。“非遗”保护,传承人是关键。传承人就是历史的“活化石”,因此要广泛开展传承活动,不断培养后继人才。他表示,近几年陆续有“非遗”项目进校园,不仅开展了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,还举办学术与理论研讨,更可以探索“非遗”进课堂,将相关理论知识编入教材,相关技艺直接进入文体艺术课堂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“活态”传承。

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提出,对于一些手工艺类的“物质”文化可以进驻博物馆,更要传承的是“活”的文化。可进行公共的教育,让大家了解深圳的本土文化,也要激发学生的相关素养,有选择地传承已有的文化剧本,并结合现代的意义进行新的创作,以创新的方式来演绎传统文化。

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秦序教授则强调保护“非遗”,需要文化的自觉性,要培养一种感情,一种对文化的感恩和敬畏,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,才能更好地传承“非遗”的精髓。

深圳市盐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孙霄认为,“非遗”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关注,全方位开展。在青少年聚集的学校开展 “非遗”保护的行动时,政府及相关单位要进行有效的推动,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帮助,通过活动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。

采写: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 摄影:南方日报记者 周游

出处:http://epaper.nfdaily.cn/html/2012-06/20/content_7095289.htm